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言情小说网 www.yqxsw.info,最快更新唐太宗的枕边书:梁言《群书治要》最新章节!

    《群书治要》摘了一句话,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,叫作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。大家都知道,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。因为太熟,大家反而容易忽略其重要性。其实,它蕴含的道理非常重要。

    在日常生活中,你会发现有一种人很有意思,他有个特征,叫作“**型雄辩症”。一个人去看病,医生说:“你好啊!”“我好什么好?我要是好就不来了。”“今天天气挺好的啊?”“天气有什么好的?只能说这个区域的天气还算不错,别的区域天气也不好。”这个时候,医生就发现了,之所以这个人成为病人,是因为他心理有病:他喜欢与人对抗。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。但你会发现,其实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。他跟你说话时,不是为了跟你沟通,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,你是错的。其实,我们自己常常会犯这种毛病,人家一说话,首先发现别人说得不对的地方;人家一做事,首先看见人家的缺点。

    孔子怎么说?“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就是说,看见好的地方,就要学习;看见不好的地方,就要改进。有些人却不是这样的,他看见别人不好的地方,就批评;人家好的地方,他却看不见。这会有什么差别?有一些人,博士都毕业了,拿起一本书,还认为这个地方有错,那个地方也有错。经过了几十年的治学之后,他眼中看到的全是别人的不对,但是别人对的地方,他到底学到了多少?他因此而获得了什么样的进步?没有。另外一些人,也许在读一本书时,发现满篇都是错的东西,但是他可以在里面发现一点儿对的东西,能够通过那一点获得进步。经过日积月累,前者和后者会产生很大的区别。前者时刻关注别人的不对,说什么话都跟别人对抗,这种习性叫什么?叫作“嗔”。

    “大家来找碴儿”是一款曾经风靡一时的游戏,然而在这种找碴儿行为的背后,隐藏的却是一种炫耀自我的心态。找碴儿对于游戏或许是一种挑战,对于治学绝对是一种祸害。治学中的找碴儿是为了去其糟粕,吐故纳新。然而只顾去糟粕,而忽略了取精华,这样的治学只能沦入“嗔”道而万劫不复。那么,这种治学中的“嗔”究竟是如何产生的?这背后又映射出了哪些人性中的弱点?

    有一天,我在终南山跟一位禅师饮茶。这位禅师很有意思,他对我说,什么叫贪嗔痴?贪,就是一个人总想获得一些超过自身所需的东西,总是活在“想要”的状态中,而不是活在“需要”的状态中;嗔,就是习惯性地对抗,而不是恒顺众生;痴,就是无意识的习惯。

    嗔的人,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找别人的缺点,指出别人的短处,显得自己很高明。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中阐述了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望,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愿望,叫作“恒顺众生”。以前我读不懂这句话,现在慢慢理解了。什么叫“恒顺众生”?就是要学会理解和接受。

    我发现,许多人的不快乐,完全是因为他们学不会如何理解和接受。我们现在这个社会,许多人都染上了一种病,这种病就叫作抱怨。它其实是一种思想癌症。比如,你在网上看见很多人在微博里面骂社会,骂时代,骂这个,骂那个,好像谁都不对,就他一个人对。但是这种东西看多了之后,你就会感到很反感。你会发现,他在向你散播一种抱怨的病毒。女人染上这种病毒,就会变成怨妇;男人染上这种病毒,会成为比怨妇更糟糕的怨夫。

    为什么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?俗话说:没有应该,只有活该。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角度来审视我们的一些社会现实,这一切都是由很多机缘形成的,不是由一两个力量的简单冲突促成的。例如,现在很多人都在抱怨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,当然它的确是一件值得批评的事。但是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食品会不安全?

    起初,有些人只是想多吃一点儿。但是,我们的产能又不足,于是就用各种工业方法催熟。比如说猪,本来一头猪从小猪长成大猪需要花几年的时间。但现在,大家迫切要吃猪肉。于是,就对猪催熟,打各种生长激素,猪肉就变得不健康了。虽然不健康,但大家还是吃到猪肉了。所以,你在吃这些不健康的猪肉的同时,其实很可能也参与了这个共谋。那就是,我要多吃多占,本来不需要吃那么多肉,非要吃,于是,商家为了迎合你就使用了一些催熟的手段。这就是一种所谓的业障,或者叫作共业。当我们能够站在这个层面上去理解这件事的时候,就会豁然开朗了。我们最好少吃一点儿,但是,尽量吃得干净一点儿。今天,我们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因为有媒体的监督,我们有了大量的改进。但是,还是不能避免个别问题的出现,那我们就只能暂且接受了,与此同时,大家一起努力来改进,努力让它变好。但是,你首先要接受并且承认这样的现实,否则光抱怨是没有用的。

    所以,从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这句话里,我们读到了一种思想,那就是:你首先要接受别人。当我们在心里接受别人时,才能从他身上学到点儿什么。

    子曰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真正的治学之道在于,问道不以尊卑而有别,从内心接受别人开始。正所谓大隐隐于市,英雄不问出处,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好学之人的良师益友,然而孔子《论语》的伟大绝不止于此。其贡献还在于,它揭示了人类快乐的秘密。

    《论语》的第一句话就是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放在首位?因为它告诉了我们:如何获得快乐的人生。快乐有两个秘诀:第一,跟朋友分享和交流;第二,反复做自己习惯做的事情、已经懂的事情。“学而时习之”,反复做一件事情,越做越熟练,越熟练你就越有信心,越来越快乐,就像做《国学堂》节目主持一样。没有稿子,直接讲,要是放在10年、20年前,我还没有这个能力时,就很难,我会觉得很苦恼。一句话录二三十遍,导演很抓狂,我也会很抓狂,很焦虑。但是“学而时习之”,你练的时间长了,就拥有了这个能力,自己也会觉得很享受这个过程。假如明天我中了1000万的彩票,后天我还会继续做这个节目,这就叫乐在其中。我们反复做擅长的事情,不断改进,就会获得快乐。和喜欢的朋友分享心得也会快乐。

    子曰:“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”一个人有过错,但不改,这才是真正的犯错。所以,一个人一辈子都不犯错,这是不可能的。但犯了错之后该怎么办?如果你在外面有了红颜知己,被妻子抓到现行,你还撑着说没有,就没有,我跟她是闺蜜。那是不可以的,你要承认自己的错误。坦白从宽,抗拒从严,坦白就是改过的第一步。

    子贡曰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。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”就是说,一个人犯了错误,就像日食、月食一样,是很正常的。你犯错时,大家都看见了,你改正了之后,就像日食和月食过后重现光明那样,人人都会尊敬你。浪子回头金不换。一个真正有价值、有趣的人,不在于你犯没犯过错,而在于犯过错误之后,你是否会改正,是否能在历经挫折之后,再上一个台阶。

    《群书治要》里面摘了《汉书》的一句话,“古者圣王之制,史在前书其过失,工诵箴谏,庶人谤于道,商旅议于市,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。闻其过失而改之,见义而从之,所以永有天下也”。就是说,一个人犯了错误之后,受不了别人的指责。不犯错都有人指责你,更何况犯了错误。他人编着各种小曲、段子、隐喻、关键词,来讽刺你。当然,可能大部分讲得都不对,但有一小部分,可能是有一定道理的。伟大的君主会“闻其过失而改之,见义而从之”,所以他才可以坐拥天下。

    这句话我觉得讲得太深刻了。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担保自己不犯错误,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种偏见当中,这里可能有历史的原因,或者有环境的原因。如果这时有一个人出来纠正你的错误,那么他就像日月之光。比如,小平同志自己说过,我们党和国家,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犯了一些错误,但是我们可以改正。所以,我们有了改革开放。什么叫改革开放?那是因为以前做得不好,所以才需要改革;因为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